在生态理念与人工智能的双重时代背景下,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正迎来深刻变革。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设计系周维娜教授在接受专访时指出,当前环境设计教育亟需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范式,推动设计理念从“人本中心”向“生态共同体”的哲学转型。
![]()
从技能传授到价值塑造的理念升维
周维娜强调,环境设计教育正在经历本质性的转变。“无痕设计”理念的提出,标志着设计思维从征服自然的技术逻辑,转向与自然共生的生态逻辑。这一转变不仅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设计,更触及消费伦理与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重构。她指出,在人工智能不断赋能设计的今天,教育更应回归价值理性的塑造——技术只是工具,设计的终极目标始终是生命与环境的和谐共生。
跨学科作为方法论革命
面对环境设计教育的核心命题,周维娜明确指出:"跨学科整合并非能力的简单叠加,而是方法论层面的根本变革。"她阐释道,当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已超出任何单一学科的解决范畴,必须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知识网络。这种整合要求教育者打破传统学科壁垒,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整合创新能力,使其能够自由穿梭于艺术、技术、人文与科学的多维领域。
![]()
“5+2”双年展的生态价值与实践路径
作为西部设计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,“5+2”双年展在周维娜看来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。她指出,该平台不仅展现了西部设计界的集体智慧,更构建了一个开放、共生的教育生态系统,体现出“既扎根又开放”的特质——既深入挖掘西部地域文化基因,又持续保持与国际前沿的对话。
对于双年展的未来发展,周维娜提出了两项关键建议:一是推动赛事进入国家赛事体系,实现从西部引领向全国特色赛事的跨越;二是联合申报国家级课题与成果,将平台影响力切实转化为学术创新力。
![]()
社会责任与专业精神融合的教育目标
谈及环境设计教育的未来方向,周维娜强调:"任何细分领域的深化都必须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前提。"她指出,智慧空间、适老化设计、低碳景观等新兴方向的发展,都需要建立在完善而扎实的系统设计理论基础之上。"在学校阶段,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公益精神和社会担当,因为真正优秀的设计师,必须是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。"
在周维娜的教育愿景中,环境设计教育的终极目标,是培养能够肩负生态文明建设使命的"完整的设计师"——他们既掌握跨学科的系统方法论,又怀有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;既能以创新思维应对复杂问题,又能以设计智慧引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这一教育理想的实现,不仅关乎未来人居环境的质量,也将深刻影响设计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