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前社会和行业不断变化的背景下,环境设计专业正在经历价值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调整。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周炯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行业正从高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,这一变化并非代表“行业下滑”,而是对环境设计人才提出了更全面、更综合的要求。
![]()
注重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
周炯焱院长指出,当前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已从单一技术型向综合型转变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术,还应具备对环境系统的整体认识、设计管理能力以及跨领域合作的素养。随着环境设计与其他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,学生需要拓展知识面和跨界能力。同时,社会对审美和文化素养要求的提高,也对设计人才的美学修养与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跨学科教学体系的建设
面对技术快速更新和社会需求变化,环境设计教育正在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。周炯焱院长提到,教学大纲的更新周期已从过去的三到四年缩短至一到两年,这样的灵活调整使教学更能跟上行业发展。在课程安排上,高校不仅增加了跨学科内容的教学分量,还通过加强课外实践,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行业节奏的放缓反而为深入思考和创作精品提供了机会,这也要求教育引导学生以更系统、更有创造性的方式面对未来的挑战。
![]()
人居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
周炯焱认为,环境设计向更广泛的人居环境设计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。这一转变意味着行业重点从基础建设转向质量提升,设计目标从实现功能空间转向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。为此,环境设计教育需要引导学生从人文关怀、社会伦理和科学方法等多个角度思考空间与人的关系。作为应对,高校正在扩大课程范围,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,推动设计与医学、计算机科学、社会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。“疗愈环境设计”、“智慧人居”等新方向的出现,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,也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。
理性看待行业与担当责任
对于即将进入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,周炯焱提出了建议,首先要理性看待行业发展,认识到环境设计的价值不仅限于地产领域,已扩展到城市更新、乡村文旅、智能设计等多个方面。其次要善于发现专业的独特魅力,将户外实践视为“动态的创作过程”,在实地考察中体会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,以专业视角理解空间与景观。最后要重视这一学科的跨界特点,其所培养的系统思维、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,将成为长期受益的重要优势。
![]()
周炯焱最后强调,环境设计作为与人们生活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,其价值将在新时代进一步体现。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应对复杂环境问题的系统思维、跨界整合能力和深厚人文关怀,这既是专业发展的需求,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。
